2012,教育话题很是热闹。在我看来,异地高考、教育经费达GDP的4%、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湖南高考“吊瓶班”、南科大“转正”、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出台、北京市教委发文禁止奥数培训、莫言获诺奖,作品入选语文课本、问题营养餐、北大原教授炮轰北大院长淫乱、浙江幼师虐童照被曝光是关注度颇高的年度教育事件。
分析这些事件,依照我的理解,除“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出台”颇有“新意”外,其他的事件,有的已经被持续关注多年,只是有了一些新变化;有的则是过去老问题的“新版本”,只是换了一个时间、主角和形式重新上演。
说 “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出台”具有新意,是因这是一个旨在校正高考公平的计划,对改变农村生在重点大学的比例日益走低的局面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这次定 向招生计划,定向招生,不定向就业,充分考虑到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意愿,也体现了公平补偿的意图。当然,定向招生只能起到局部校正作用,要进一步推进高 考公平,还应该改革高考制度,打破分生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推进自主招生改革。
被持续关注多年的事件,有教育经费达GDP的4%、异地高考、南科大办学、校车安全条例。教育经费达GDP的4%,很多人很兴奋。可是,这是一个迟到12 年才达到的目标。1993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财政性教育投入到上世纪末达到GDP的4%,这意味着最迟在2000年就应实现教育支出占GDP的4%这一目标。可到2010年,这一比例才3.69%。由于教育投入长期欠债,我国直到2008年才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而非义务的学前教育则是教育发展的短板。需要注意的是,从全世界范围看,4%还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1%,这一目标还无法支撑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到的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公平的教育发展任务,要实现这些教育任务,教育投入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
异地高考可以说是贯穿全年度的热门话题,从年初一直到年尾。从2009年有关部门表态要探索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当地升学办法起,历经 3年多时间,国务院在年中出台意见,要求各地原则性在年底出台异地高考方案,可到目前,只有5个 省市出台方案。异地高考关系到基本的教育公平,推进势在必行,但是,在矛盾突出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却面临十分复杂的现实利益纠缠。山东、黑龙江等 地出台的以学籍为主的异地高考方案,对于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都有示范价值,但对流入人口多、高考竞争并不激烈的北京和上海,却很难行得通。在现行高考制度 框架下,解决异地高考治标不治本,要彻底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必须深入推进高考改革。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拿出改革的勇气。不出意外。2013年,异地高考还会是关注度很高的教育事件。
南科大的关注度,比2011年有所减退,但话题也不少。4月, 该校获批转正,也成为新闻,其实,任何学校成立,都要“转正”才具合法办学资质。南科大转正之所以受到社会舆论关注,乃因大家担心“转正”后的南科大“被 收编”。“转正”与南科大被收编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南科大是否被收编,关键看进一步的办学行为,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是否按国家教改精神支持南科大改革。2012年南科大的招生,已经不再是2011年的自主招生,而被纳入集中录取的提前批,这是招生模式的倒退,“收编”迹象十分明显,南科大的改革前景不容乐观。
连 续爆发的校车安全事件,促使《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这把校车的治理纳入了法制轨道。但有法可依,还需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我国落实这一条 例,还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政府主导责任还不明确,购买校车的经费还没明确出处,导致一些地方、学校缺乏资金配备合格校车;二是地方政府推诿,有的地方为新校车上牌,需要盖20个章。这些问题需要加紧解决。
而可以列为“过去老问题的新版本,只是换了一个时间、主角和形式重新上演”的事件则包括湖南高考“吊瓶班”、莫言获诺奖,作品入选语文课本”、北京市教委发文禁止奥数培训、问题营养餐、北大原前教授炮轰北大院长淫乱、浙江幼师虐童照被曝光。
莫言获得诺奖,当然是大新闻,可喜可贺。但消费莫言,则显现社会的功利。语文教材编写入选莫言作品,如果在莫言获奖前已经做出决定,属于正常;如果是获奖后才做出的决定,则太过功利,这表明教材编写没有了自己的教育标准、学术标准,而奉行功利标准。
“吊瓶班”的出现,让大家深感中国教育病得不轻——该打“吊瓶”的是中国教育。除了应试教育制度,还需要反思的是,为何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3100 万,高考升学率达到75%,还会有这么严重的高考焦虑?这是由于我国教育管理制度,制造了学校的身份、等级——高校有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没有级(民办);有985、211、一般本科;有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学生、家长以至整个社会追逐的是少数985高校、一本院校,于是当年的高考独木桥成为现在的名校独木桥,高考焦虑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 京叫停奥数,当然是为了减负。可大家不要忘记,这已经是北京第三轮治理奥数了,前两次治理,都以奥数更加疯狂而告终,这次能起到怎样的效果,很难说。奥数 并无原罪,我国的全民奥数,有两大祸根: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和中高考制度单一的评价体系,如果义务教育均衡问题不解决,中高考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的选 拔、录取标准不变,叫停奥数管不了多大用。简单地说,治理奥数,工夫在奥数之外。
营 养餐本是惠及千万儿童的民心工程,但现在却在一些地方变为“闹心餐”,这是很不应该的,出现营养餐不安全、不营养、吃不跑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严密的 监控机制。国家在出台营养改善计划时,曾明确建立包括家长参与在内的监督体系,可在实际运行中,家长是没有渠道参与监督的,地方政府部门全权负责招标、监 管,结果是营养餐没有营养到学生,却营养了不少官员和供应商。
而邹恒甫炮轰北大,让大学已经败坏的名誉更加不堪。这事也给北大和学者都提出警示——学者“炮轰”大学,必须有理有据,不能偏激,逞一时之快,有真材实料,而不是放空炮;大学回应“炮轰”,应应对有度。北大在第一时间的回应,是失分的,没有调查,怎证明学校无事?之后的回应,也是不妥当的,作为被炮轰者,怎么自己进行调查,调查能自证清白吗?到后来,北大才走上正规,将邹诉上法庭。这本身就是法律事件,当按法律程序解决。目前,还没有该案的进展消息,2013下回分解。
至于浙江幼儿园虐童,涉事的女教师已经受到相应的处罚,需要深思的是,岂止这家幼儿园的幼儿被虐待,整个学前教育都被虐待。由于政府投入不够,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只有60%多,不少地方还有大量不合格幼儿园——幼儿园都不合格,怎要求教师合格?统计显示,我国尚缺80万学前教育教师,缺口达 40%,幼儿园就是想招聘合格教师都无从招聘——当教师都没有合格资质,怎样规范其教育教学行为?
概括而言,2012年公众关注的教育事件中,有40%的持续多年的老教育问题有了新变化(有积极的,也有不确定性的变化);有50%的老教育问题变本加厉,新版本更令人触目惊心。这是值得教育部门和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的。教育要发展,需要更多新的气象,要有全新的教育举措、思维,让老教育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出现更多积极的变化,而不是让老问题在原地打转,或者进一步恶化。因此期待2013年,教育减少“老新闻”,增加新气象。